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出精品 强赋能——2025浙江微短剧年中盘点
最新动态
出精品 强赋能——2025浙江微短剧年中盘点
2025-07-033

转载来源:浙江文旅政务 出精品 强赋能——2025浙江微短剧年中盘点 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U0MTg1ODE5NA==&mid=2247817611&idx=1&sn=de6f8691515fe2a7d776537f17a09841&scene=45#wechat_redirect

在广电总局指导下,浙江在“微短剧+”领域持续深耕。3月份,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11个省级部门出台“浙里微光·微短剧+”创作计划,实施“跟着微短剧去旅行”等8项创作行动,举办“浙里微光·微短剧+”创作计划启动仪式带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,赋能千行百业。

启动“筑梦‘浙’里,创享未来”两岸青年微短剧大赛推动两岸青年以微短剧为媒,共赴光影之约。实施“跟着微短剧享养老”创作计划。持续落实中老年题材、“霸总”、片名、“爽”而有度等提示要求,引导平台企业把好内容、导向、剧名、播出等关口,营造清朗向上的网络视听空间。

2025年上半年,浙江微短剧创作题材上呈现出更加鲜明的文化自觉与创新意识,形成以“文旅融合”“非遗活化”“红色叙事”“历史文化”为主流的创作方向,通过创新姿态推动文化表达、社会话题、文旅融合与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,打造出一批兼具特色与实效、彰显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色的作品,在跨界传播、产业升级和国际交流中展现强大的产业生命力。

入选国家广电总局“跟着微短剧去旅行”创作计划第六批推荐剧目的《香榧传》,由《西施眼》《无榧不醉酒》《与卿如此果》3个篇章组成,分别以春秋时期西施、东晋王羲之、宋代绍兴水乡为背景,将香榧的“三代果”生物学特性升华为文化符号,通过“慢、漫、蔓”三重艺术表达,开创农产品文化营销新范式。

浙江省“微短剧里看非遗”首批片单中的《化蝶》《南风知君意》《灯火阑珊处见你》《鼗启时空之义乌植物园奇幻春游》等作品,将越剧、杭缎织造、拨浪鼓“鼗”、进士索面、商辂花灯、“打铁花”等非遗技艺融入剧情,通过快手、抖音等平台实现裂变传播,带动浙江多地形成“看剧、打卡、体验、消费”的文旅新业态。

《燎原之重回1938》作为国内首部由沉浸式话剧改编的精品微短剧,大胆采用“梦回+无限流”的创新结构,以革命谍战为主题,与拍摄地主场地嘉兴平湖市新仓1955艺公社的复古怀旧氛围完美融合。

作品既保留话剧全开放式沉浸观影优势,又通过微短剧形式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生。剧中借现代青年与革命先辈的跨时空对话,打破传统革命叙事的说教模式,使红色记忆更趋年轻化、情感化,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新思路。

《甬忆南侨梦归人》以马来西亚四代华侨陈睿泽为太爷爷宁波寻亲为主线,串联南洋华侨机工队抗战与宁波商帮救国历史,以“寻根之旅、抗战记忆、中马情谊”三线交织,展现华侨商帮的民族精神。

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该剧以“寻根”叙事融合华侨个体记忆与国家历史记忆,契合当代家族史探寻需求,唤起家国情怀,是对历史的崇高致敬,也为中马友好情谊献礼。

浙江以微短剧为媒介,融合剧情场景与线下体验,串联景区、商圈、非遗资源,开发“追剧游”线路,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。

入选国家广电总局“跟着微短剧去旅行”创作计划第六批推荐剧目的《许你一世缘牵》以国宝文物“青瓷绳索纹罐”为文化纽带,整合宁波奉化区滕头溪口、弥勒圣坛、黄贤景区的核心文化元素,构建“景区提升+影视宣传”“线上推广 +线下引流”的双向赋能模式:一方面将文物 IP融入微短剧剧情,通过影视化叙事激活景区文化内核。另一方面借势奉化马拉松、桃花节等在地品牌活动节点播出,全网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,实现内容传播与文旅场景的时空共振。

今年五一,微短剧取景所在的奉化主要景区、度假区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,其中溪口—滕头景区游客数近9万人次,总人数同比去年增加58%。

同时,微短剧已然成为赋能县域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,浙江着力构建涵盖创作、制作、推广的全产业链体系,横店影视城持续发力,影视城华夏文化园、宋街影视基地等专业化场景集群,为古装、现代等各类题材提供高效服务,近千个微短剧剧组及筹备组入驻。

片场活动全面升级,通过沉浸式NPC互动、场景还原等创新形式,将影视拍摄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,成为游客打卡热点。中国(象山)视听产业园已接待微短剧剧组超百个,占比超过50%。象山园区依托《长安的荔枝》《无忧渡》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等热门IP,推出“千年盛唐梦,光影入长安”影视嘉年华,通过唐风街市、实景演出等多元业态,以影视带动景区游客,其中五一假期接待量突破15万人次。

中国海影城“奔跑吧乐园”于5月1日开园试运营,掀起“视听+亲子游”热潮。与此同时,杭州的临平、余杭、钱塘,衢州衢江,湖州南浔,嘉兴桐乡等新兴区域加速崛起。

浙江持续加快以数字技术、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发展和应用,推动大视听新质生产力发展。率先试水“AIGC+微短剧”,让视听与科技产生正向叠加效应。

华策集团推出“有风”“国色”两款大模型,赋能微短剧开发策划和内容制作;当虹科技基于自有BlackEye多模态视听大模型构建“AIGC内容引擎”,实现三维建模、无绿幕虚拟演播、横竖屏智能同播等场景应用;博采传媒在湖州德清建成领先的AI虚拟影视基地并投入使用。浙江通过探索AIGC、虚拟拍摄等新技术应用,提升微短剧制作效率,拓展微短剧的艺术表达边界。

入选广电总局第六批“跟着微短剧去旅行”推荐剧目的《宋朝来的小贵人》通过AIGC技术,打造国内首部AIGC动画+场景实拍融合的主题微短剧,使观众“身临其境”地游览南宋临安城德寿宫等经典景点。

浙江卫视文化科幻微短剧《玉琮传说》借助AI将五千年前良渚文化图腾符号转化为科幻视觉语言,构建起古今未来交织的叙事空间。在鼓励AI赋能产业同时,加强管理服务,引导AI在微短剧领域规范发展,确保AIGC技术安全赋能产业创新。

网文、网游、网络微短剧成为文化出海“新三样”。2025年上半年,浙江微短剧出海进程加速,目标市场从以北美为主,加快向日韩、东南亚、欧洲、拉美、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等全球多元市场拓展。

浙企打造ShortMax、FlickReels、C-dramaRight、99TV等海外平台,加快从“借船出海”向“造船出海”转变,探索“保留核心逻辑+植入在地元素”创作模式,通过深度本土化创作策略,实现视听内容的精准量化生产与传播,完成从内容生产到市场落地的全球化适配。

大量浙产精品通过译制登陆海外平台,形成“国内生产+海外分发”链路,《河姆渡的骨哨声》《1818编辑部》《别打扰我种田》《恋恋茶园》《我在巴黎当侠客》《风景这边独好》《飞扬的青春》《春风不改旧时波》《南风知君意》《太平长安记》《美食小厨娘》等“2024年国际微短剧大赛”获奖作品“乘风出海”,围绕历史文化、当代都市、美景美食、非遗传承、乡村振兴等主题,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

*转载声明:稿件转载,须经授权,感谢支持!


由于微信公众号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,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,可以在每次阅读文章后,点击文末右下角的“在看”,这样每次推送的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,感谢大家的支持!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